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顺利获得一项行政命令宣布实施“最惠国政策”,旨在将美国处方药价格降至全球最低水平。此举预计将促使药品价格下调30%到80%。这一政策并非特朗普首次尝试控制美国药价,早在2020年,他便提出类似政策,试图让Medicare支付的药价与其他发达国家持平。尽管当时受到美国药企的法律挑战而告终,但特朗普对降低药价的执念并未停止。在再次上任后,他继承了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中的部分内容,并有助于Medicare与药企直接谈判药价。在近期,特朗普进一步要求国会共和党人对医保药品制定低价政策,并顺利获得最新的行政命令再次启动“最惠国政策”,承诺美国的处方药价格不高于世界任何国家。
特朗普认为,这一政策对美国来说意义重大,因为美国多年来不断在承担全球创新药研发成本的主要负担。根据美国卫生福利部2024年的报告显示,2022年美国药品价格是33个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倍,美国消费者支付的药费是其他国家的近三倍。如此高昂的药费导致了联邦医保支出的持续增长,成为医保支出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行政命令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上引发了一系列反应。中国股市中百利天恒、泽璟制药以及信立泰等公司的股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香港市场的创新药股票同样受到影响,诸如基石药业、亚盛医药等公司的股票跌幅一度超过8%。这不仅是短期市场波动,从长远来看,美国的药价下调政策对中国创新药的影响依然值得深入研究。
从长远来看,“最惠国政策”对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影响喜忧参半。近年来,中国的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与美国药企的业务交易十分活跃。如果该政策全面实施,美国药企的营收将被压缩,势必导致成本控制措施的增加。未来,市场将更看重高利润的药品,这可能引导更多美国药企将目光转向中国的创新药。
纽扣资本合伙人李瑞认为,美国药企在成本压缩背景下,可能看重中国药物研发的性价比,或会将更多研发项目和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这将提升中国制药产业的国际地位,并可能刺激新商业模式的诞生,例如“Hybrid NewCo”,这种模式将更注重在中国进行研发并由本地团队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
而从全球原料药市场来看,中国已有30%的市场份额。凭借其成本优势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中国的原料药可能取得更多机会。针对此次政策调整,美国市场的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审批流程可能加速,中国企业在此领域或将迎来新的出口良机。然而,高质量要求将压缩利润,这对中国企业是个挑战。
整体来看,尽管“最惠国政策”可能影响中国创新药,但整体形势仍利大于弊。国内企业应抓住这种潜在机会,以应对全球市场的变动。现在尚需观望政策落地的实际效果和市场反应。
市场人士表示,在“最惠国政策”之后,中国药企面临的挑战与机会并存。特朗普政策为全球市场带来新的变数,中国创新药能否在国际市场中进一步崭露头角,还有待时间验证。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